物聯網應用于社會經濟生活諸多領域,包括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智能城市、智能環保、智能交通、智能司法、智能農業、智能物流、智能校園、智能文博、M2M平臺等。在繼《億道電子國內率先提供物聯網開發設計平臺》新聞(鏈接:http://www.emdoor.com/news.aspx?new_id=564)對物聯網的概念,基本特征等進行初步的介紹之后,本文主要就環境監測、大型建筑物應力監測、無線智能家庭、高附加值農業四項領域為大家介紹物聯網的應用。
(一) 環境監測/智能環保
智能環保產品通過對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污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太湖環境監控項目,通過安裝在環太湖地區的各個監控的環保和監控傳感器,將太湖的水文、水質等環境狀態提供給環保部門,實時監控太湖流域水質等情況,并通過互聯網將監測點的數據報送至相關管理部門。
請看下面太湖環境監控模擬系統:
建設一個以太湖為模版的湖域環境模擬環境,基本包含形狀類似于太湖水域的水面(水箱式,大小可控制在約3m×3m見方,包括湖岸模型,水面深度約20—30cm),湖岸周邊不同位置設置可控制的A、B、C、D四個模擬“排污口”,可排放模擬污水,水域中按照縱橫交錯位置布置節點成網格狀(排污口附近應密度增大,湖心可密度較小)。
(二) 大型建筑物應力監測/智能城市
智能城市產品包括對城市的數字化管理和城市安全的統一監控。前者利用"數字城市"理論,基于3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系統RS)等關鍵技術,深入開發和應用空間信息資源,建設服務于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管理,服務于政府、企業、公眾,服務于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后者基于寬帶互聯網的實時遠程監控、傳輸、存儲、管理的業務,利用中國電信無處不達的寬帶和3G網絡,將分散、獨立的圖像采集點進行聯網,實現對城市安全的統一監控、統一存儲和統一管理、為城市管理和建設者提供一種全新、直觀、視聽覺范圍延伸的管理工具。
請看下面大型建筑物結構應力監測模擬系統:
建立三種大型建筑物模型,包含大橋、隧道(涵洞)、摩天樓。模型大小以最長不超過2m為宜(1m—1.5m)。
橋梁橋面(如有可能,支柱、拉索等其他部位也能放置節點監測良好)布置壓力或震動節點,橋面有小車模型來回行走;隧道拱頂內布置節點網,拱頂外部可全面承受壓力;摩天樓墻面內設置節點網,墻面可承受壓力,或者可產生一定彎曲度模擬高樓在強風情況下的形變。
(三) 無線智能家庭/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產品融合自動化控制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和網絡通訊技術于一體,將各種家庭設備(如音視頻設備、照明系統、窗簾控制、空調控制、安防系統、數字影院系統、網絡家電等)通過智能家庭網絡聯網實現自動化,通過中國電信的寬帶、固話和3G無線網絡,可以實現對家庭設備的遠程操控。與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僅提供舒適宜人且高品位的家庭生活空間,實現更智能的家庭安防系統;還將家居環境由原來的被動靜止結構轉變為具有能動智慧的工具,提供多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請看下面家庭智能環境建設模擬系統:
建立大小相當家庭環境模型。采取三面墻體環繞式,墻面設置正常大小門、窗。
屋內布置節點網使得可在區域內任意添加節點。屋內一側設置水池、水龍頭,含有自動澆水裝置、遮陽棚和外加光源的植物架(總水管內裝有水流傳感節點,植物架上裝備設備控制節點);另一側設置模擬嬰兒房(嬰兒房內已安裝震動、光照和溫度節點);房間內顯眼位置放置室內顯示設備(顯示器)。
(四) 高附加值農業/智能農業
智能農業產品通過實時采集溫室內溫度、濕度信號以及光照、土壤溫度、CO2濃度、葉面濕度、露點溫度等環境參數,自動開啟或者關閉指定設備。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隨時進行處理,為設施農業綜合生態信息自動監測、對環境進行自動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通過模塊采集溫度傳感器等信號,經由無線信號收發模塊傳輸數據,實現對大棚溫濕度的遠程控制。智能農業產品還包括智能糧庫系統,該系統通過將糧庫內溫濕度變化的感知與計算機或手機的連接進行實時觀察,記錄現場情況以保證量糧庫內的溫濕度平衡。
請看下面農業生產監控及控制模擬系統:
建立水產養殖及農田模型(可控制為2m×3m矩形,一側為4-6個狹長水池,池內注水5-10cm;一側為4-6個狹長大棚,棚內模擬土地)。水池內設置溫度、PH值、光照節點,大棚內設置光照、溫度、土壤濕度節點。水池內設置可控加溫裝置,大棚內設置可控制灑水裝置。
附上其他的應用領域的簡單介紹:
(五) 智能醫療
智能醫療系統借助簡易實用的家庭醫療傳感設備,對家中病人或老人的生理指標進行自測,并將生成的生理指標數據通過中國電信的固定網絡或3G無線網絡傳送到護理人或有關醫療單位。根據客戶需求,中國電信還提供相關增值業務,如緊急呼叫救助服務、專家咨詢服務、終生健康檔案管理服務等。智能醫療系統真正解決了現代社會子女們因工作忙碌無暇照顧家中老人的無奈,可以隨時表達孝子情懷。
(六) 智能環保
智能環保產品通過對實施地表水水質的自動監測,可以實現水質的實時連續監測和遠程監控,及時掌握主要流域重點斷面水體的水質狀況,預警預報重大或流域性水質污染事故,解決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事故糾紛,監督總量控制制度落實情況。太湖環境監控項目,通過安裝在環太湖地區的各個監控的環保和監控傳感器,將太湖的水文、水質等環境狀態提供給環保部門,實時監控太湖流域水質等情況,并通過互聯網將監測點的數據報送至相關管理部門。
(七) 智能司法
智能司法是一個集監控、管理、定位、矯正于一身的管理系統。能夠幫助各地各級司法機構降低刑罰成本、提高刑罰效率。目前,中國電信已實現通過CDMA獨具優勢的GPSONE手機定位技術對矯正對象進行位置監管,同時具備完善的矯正對象電子檔案、查詢統計功能,并包含對矯正對象的管理考核,給矯正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帶來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平臺。
(八) 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打造了集信息展現、電子商務、物流配載、倉儲管理、金融質押、園區安保、海關保稅等功能為一體的物流園區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以功能集成、效能綜合為主要開發理念,以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為主要交易形式,建設了高標準、高品位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并為金融質押、園區安保、海關保稅等功能預留了接口,可以為園區客戶及管理人員提供一站式綜合信息服務。
(九) 智能校園
中國電信的校園手機一卡通和金色校園業務,促進了校園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校園手機一卡通主要實現功能包括:電子錢包、身份識別和銀行圈存。電子錢包即通過手機刷卡實現主要校內消費;身份識別包括門禁、考勤、圖書借閱、會議簽到等,銀行圈存即實現銀行卡到手機的轉賬充值、余額查詢。目前校園手機一卡通的建設,除了滿足普通一卡通功能外,還實現了借助手機終端實現空中圈存、短信互動等應用。
中國電信實施的“金色校園”方案,幫助中小學行業用戶實現學生管理電子化,老師排課辦公無紙化和學校管理的系統化,使學生、家長、學校三方可以時刻保持溝通,方便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通過一張薄薄的“學籍卡”,真正達到了對未成年人日常行為的精細管理,最終達到學生開心,家長放心,學校省心的效果
(十) 智能文博
智能文博系統是基于RFID和中國電信的無線網絡,運行在移動終端的導覽系統。該系統在服務器端建立相關導覽場景的文字、圖片、語音以及視頻介紹數據庫,以網站形式提供專門面向移動設備的訪問服務。移動設備終端通過其附帶的RFID讀寫器,得到相關展品的EPC編碼后,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訪問服務器網站并得到該展品的文字、圖片語音或者視頻介紹等相關數據。該產品主要應用于文博行業,實現智能導覽及呼叫中心等應用拓展。
(十一) M2M
中國電信M2M平臺是物聯網應用的基礎支撐設施平臺。秉承發展壯大民族產業的理念與責任,憑借對通信、傳感、網絡技術發展的深刻理解與長期的運營經驗,中國電信M2M協議規范引領著M2M終端、中間件和應用接口的標準統一,為跨越傳感網絡和承載網絡的物聯信息交互提供表達和交流規范。在電信級M2M平臺上驅動著遍布各行各業的物聯網應用邏輯,倡導基于物聯網絡的泛在網絡時空,讓廣大消費者盡情享受物聯網帶來的個性化、智慧化、創新化的信息新生活。
關于億道電子研發部:
億道電子自2002年成立伊始,就擁有了一支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專業的研發團隊。這支團隊在過去的幾年里基于Intel/Marvell 一系列嵌入式處理器PXA255/PXA270/PXA300/PXA310/PXA320及Linux、Andriod、WinCE5.0/6.0、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完成了眾多產品方案設計,其中GPS導航儀、智能手機、MID上網本、行業PDA等已經在被國內眾多企業大規模量產。
億道電子致力于與產業鏈上下游廠商共同建立一個健康的、擁有巨大發展空間的產業環境。為企業提供硬件設計(HW)、軟件設計(SW)、工業設計(ID)、結構設計(MD),生產制造(Manufacturing),測試(TE)、品質保障(QA)的全套產品解決方案及培訓服務。
在物聯網開發設計新領域,億道電子國內又率先引領提供了開發參考設計平臺,為大家進入嵌入式的分布式信息收集、計算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快速的切入機會。
關于億道電子:
億道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全面的嵌入式開發工具,嵌入式平臺、方案和嵌入式技術提供商; 是Microsoft 、Altium 、ARM、TI、Intel等的中國區戰略合作伙伴。億道電子致力于中國整個嵌入式產業鏈,在芯片級開發工具、EDA開發工具、嵌入式開發工具、嵌入式平臺、方案、嵌入式軟件測試工具、ODM/OEM、嵌入式培訓等領域為客戶提供專業、個性化的服務與支持、幫助客戶及全球合作伙伴取得成功。億道電子成立于2002年,總部位于深圳, 在上海,北京,香港、成都、武漢擁有分支機構. 旗下武耀博德子公司專注于嵌入式開發平臺方案, 嵌入式教學實驗設備研發與生產。在全體億道人的共同努力下, 公司形成了覆蓋中國、東南亞、北美的營銷、服務網絡。客戶群涉及高校、科研院所、通訊、工控、醫療、消費電子、軍方、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 服務近萬家企業客戶、4000多家科研單位,400多所的高等院校。
----------------------------------------------------------------------------------------------------------------------------------------------------------------
附上相關文章一篇:
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點評
2009-10-8 1:47:22【作者】 暢享網
大中小本文關鍵字
互聯網加物聯網形成“智慧地球”,是當前世界性的熱門課題。物聯網作為一個智能項目,已被世界各國當做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振興經濟的重點領域。目前,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已形成初步框架;中國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交的多項標準提案已被采納。
“每一次大危機,都會催生一些新技術,而新技術也是使經濟,特別是工業走出危機的巨大推動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說,“相信隨著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一代信息技術,包括物聯網在內,都會對整個經濟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物聯網:物物相連 天羅地網
物聯網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今年1月28日,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后,與美國工商業舉行了一次“圓桌會議”,作為僅有的兩名代表之一,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初次提出“智慧地球”這一概念,建議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
此概念一經提出,即得到美國各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有分析認為IBM公司的這一構想極有可能上升至美國的戰略,并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IBM認為,IT產業下一階段的任務是把新一代IT技術充分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具體地說,就是把感應器嵌入和裝備到電網、鐵路、橋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統、大壩、油氣管道等各種物體中,并且被普遍連接,形成物聯網。
“物聯網前景非常廣闊,它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工電子示范中心主任趙國安說。業內專家表示,物聯網把我們的生活擬人化了,萬物成了人的同類。在這個物物相聯的世界中,物品(商品)能夠彼此進行“交流”,而無需人的干預。物聯網利用射頻自動識別(RFID)技術,通過計算機互聯網實現物品(商品)的自動識別和信息的互聯與共享。可以說,物聯網描繪的是充滿智能化的世界。在物聯網的世界里,物物相連、天羅地網。
物聯網: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業內專家認為,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加拿大、英國、德國、芬蘭、意大利、日本、韓國和中國等都在投入巨資并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朱宏任表示,我國也正在高度關注、重視物聯網的研究,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正在開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政策措施。
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表示,物聯網將成為中國移動未來的發展重點。據他介紹,運用物聯網技術,上海移動已為多個行業客戶度身打造了集數據采集、傳輸、處理和業務管理于一體的整套無線綜合應用解決方案。在上海世博會期間,“車務通”將全面運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統,以先進的技術保障世博園區周邊大流量交通的順暢;面向物流企業運輸管理的“e物流”,將為用戶提供實時準確的貨況信息、車輛跟蹤定位、運輸路徑選擇、物流網絡設計與優化等服務,大大提升物流企業綜合競爭能力。
有專家預測,10年內物聯網就可能大規模普及。物聯網用途廣,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
物聯網:中國擁有國際話語權
“與計算機、互聯網產業不同,中國在物聯網領域享有國際話語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中科院無錫高新微納傳感網工程中心主任劉海濤說。
目前,我國的無線通信網絡已覆蓋了城鄉。無線網絡是實現物聯網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安置在動物、植物、機器和物品上的電子介質產生的數字信號可隨時隨地通過無處不在的無線網絡傳送出去。“云計算”技術的運用,使數以億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變得可能。
而在物聯網這個全新產業中,我國的技術研發水平處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中科院先后投入數億元,在無線智能傳感器網絡通信技術、微型傳感器、傳感器端機、移動基站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目前已擁有從材料、技術、器件、系統到網絡的完整產業鏈。在世界傳感網領域,中國與德國、美國、韓國、英國一起,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國之一。
業內專家表示,掌握物聯網的世界話語權,不僅體現在技術領先,更在于我國是世界上少數能實現產業化的地區之一,這使我國在信息技術領域迎頭趕上甚至占領產業價值鏈的高端成為可能。

首頁 > 新聞資訊
